關於這本書
書名:被逼到躺平的我,難道從此就這樣了嗎?不盲目樂觀、不放大絕望,韓國N拋世代青年與你一同拆解無力感,找到度過一天的力量
作者:朴庭漢/李相穆/李洙昌
出版日期:2023/09/27
誰適合閱讀這本書?
- 畢業=失業,大疫衝擊下對未來茫然又自疑的「苦澀新鮮人」
- 滿懷志向離鄉打拚,回過頭卻已迷失方向的「折翼青年」
- 被高物價洗劫錢包、買房遙遙無期,已努力到無力的「絕望社畜」
- 所有胸口曾有夢、眼中還有光,雖苦但還不想放棄的「未來贏家」
畫個小重點
在低薪、高物價、房價暴漲的年代,許多青年感到自己的努力得不到相應的回報,導致他們失去對未來的憧憬和追求夢想的動力。他們可能會選擇「躺平」,即選擇不再努力,但這並不是他們真正想要的生活;事實上,他們內心深處仍然渴望快樂、自信、財富和成功。
韓國的「N拋世代」三位作者朴庭漢、李相穆、李洙昌分享了他們自己和其他青年的掙扎經歷,並提出了一些解決方法;他們認為現代青年應該重新認識自己,找到自己的強項和願望,而不是盲目追求他人的成功模式。此外,他們還提供了一些實用的建議,幫助青年克服懶惰和拖延,實現自己的目標。
作者開場白摘要
二十歲是一個看似美好的年紀,大學生活開始,似乎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和自由;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段時期的美好回憶逐漸被現實的壓力和挑戰所替代,不論是學業、工作還是生活,都讓人感到壓力山大。尤其當進入職場後,為了生計而忍受的不公和困境,使得許多人的心靈受到了傷害。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次偶然走進書店,被一本名為「美化青春痛苦」的書籍所吸引,但在深入思考後,他選擇了另一本更能夠反映自己真實經歷的「療癒」書籍。這本書不僅描述了作者的真實感受,也給予了他許多鼓勵和建議。
而現今社會充斥著「嘴砲」的現象,所謂的「嘴砲」指的是那些只會說不會做的人,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許多人都會遇到;為此他們詳細分析了「嘴砲」的成因,並提供了一些克服的方法,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讀者找到自己的方向,並鼓勵他們勇敢面對生活中的挑戰,不再只是「嘴砲」,而是真正付諸行動。
精選段落摘要
溫室裡的蜥蜴
許多上一代人對於現代年輕人的評價,認為他們缺乏魄力和毅力,並經常拿自己當年的經歷來做比較。這些「大人」經歷過戰爭和經濟困難的時代,他們為了生存和家庭而努力工作,並且成功地克服了許多困難;然而這些「大人」往往忽略了,他們自己為下一代打造了一個所謂的「溫室」環境。
在這個環境中,年輕人被期望遵循特定的生活軌跡,例如努力讀書、考上好大學、找到好工作等,這種模式化的生活方式,使得年輕人失去了尋找自己真正興趣和方向的機會。許多年輕人在大學時期才開始意識到,他們所選擇的生活路徑可能並不適合自己,但由於長期受到外界的期望和壓力,他們很難鼓起勇氣去尋找新的方向。這使得他們感到迷茫和困惑,並且經常被批評為「軟弱」和「沒有方向感」。
將自己的成功方程式強加於他人,並不是一個明智的做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經歷和價值觀,應該尊重和理解他人的選擇;而年輕一代,儘管生活在「溫室」中,也有他們自己的掙扎和困難,值得被理解和尊重。
蜥蜴也擁有各自不同的花紋
在這個「溫室」中,有些蜥蜴因為他們的「考試成績」這個特殊的「花紋」而受到大人們的關注和讚賞,被認為是「龍」,而其他的蜥蜴則被忽略;這些「龍」被認為是未來的成功者,而其他的蜥蜴則被期望模仿他們。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世界發生了變化,不再是只有讀書好的人才能成功,而是那些找到自己真正興趣和方向的人更有可能過上幸福的生活,例如一些學業成績不佳但在其他領域有所成就的人,他們在經濟上和心靈上都過得比那些傳統意義上的「成功者」更好。
讀書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方向和興趣,而不是盲目地追求別人的成功模式;在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中,我們需要有時間去了解自己,發現自己獨特的「花紋」,並努力讓它更加耀眼。
華麗的貼文圍繞著我
人類是社會性動物,我們經常與他人進行比較,這種比較可能導致自卑感;隨著社群媒體平台如Facebook和Instagram的興起,人們更容易看到他人的生活,這使得比較更加頻繁,這種不斷的比較可能會導致人們失去自我,並且遠離真正的自己。
如抖音上的流行挑戰和Instagram上的受歡迎餐廳,這些都是人們為了追求他人的認可而做的事情;但這種追求可能會使人們感到空虛和失落,因為他們的行為不再是基於自己的喜好,而是基於他人的期望。一個人看到朋友在Instagram上炫耀新買的賓士,這使得他感到自己的生活很寒酸;但他很快意識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節奏,並不是每一刻都充滿了幸福。因此,我們不應該拿自己的日常生活和他人的特殊時刻進行比較。
我們應該把社群媒體上的貼文看作是煙火秀,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時刻,我們不應該因為他人的煙火而感到沮喪,而應該專注於自己的生活,並珍惜每一刻。
累了可以暫時休息,只要不用浪漫來包裝就好
當人們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和目標時,可能會感到迷茫和無力,這種無力感可能會導致人們感到疲憊和沮喪,即使他們實際上並沒有真正付出太多努力;這種疲憊感可能會使人們想要放棄,但只要我們還活著,生活的比賽就不會結束。
每個人的人生路線都是獨特的,我們的目標不應該是比賽誰先到達終點,而是應該是完成自己的旅程。在這個過程中,休息是必要的,休息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恢復體力,還可以給我們時間思考和重新評估自己的方向。
許多人可能會認為休息是一種懈怠或放棄,但實際上,休息是為了更好地前進,我們不應該因為他人的看法而感到自卑或害怕休息,而應該專注於自己的需求和恢復。我們的身體和心靈不是機器,我們需要時間和空間來恢復和治療;當我們受傷或感到疲憊時,我們應該給自己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來休息和恢復,而不是強迫自己繼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