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本書
書名:AI時代的現金戰爭:通膨、銀行倒閉、金融詐騙…當金錢只剩一組數字,如何在無現金社會保護自己的雲端財富?
作者:布萊特.史考特
出版日期:2023/05/25
誰適合閱讀這本書?
本書適合對現金支付和雲端貨幣有興趣的人閱讀。例如:
- 金融科技愛好者:對於金融科技和數位支付系統感興趣的人,想要了解現金支付和雲端貨幣的演變和影響。
- 財務規劃者:對於個人財務管理和資產保護感興趣的人,想要瞭解現金支付和雲端貨幣對財富保護的影響,並學習相應的策略和方法。
- 投資者:對於加密貨幣和區塊鏈技術感興趣的投資者,想要了解雲端貨幣和加密貨幣的運作原理,以及投資這些領域的風險和機會。
- 金融專業人士:從事金融行業的律師、金融顧問、銀行家等專業人士,想要掌握現金支付和雲端貨幣的最新趨勢和相關法律法規。
- 擔心貨幣安全和隱私問題的人:對於金融詐騙、銀行倒閉、數位貨幣安全等問題感到關注的人,希望了解如何保護自己的財富和隱私。
需要注意的是,本書可能包含特定的觀點和立場,讀者應該保持批判性思考,並根據自身情況做出適切的決策。
畫個小重點
隨著人們逐漸放棄現金交易,轉而使用信用卡、電子支付和加密貨幣等雲端貨幣形式,金錢已經變成數字化的存在。然而,這種轉變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如通脹、銀行倒閉和金融詐騙等,導致了一場規模龐大的貨幣戰爭。
無現金社會成為世界趨勢,雖有帶來了便利性,但同時也存在一些財富隱憂,例如銀行倒閉時存戶無法領取存款、數位貨幣帳戶被駭客入侵或詐騙的風險,以及個人的財富可能成為國家和銀行籌碼的問題;而網路金融犯罪也正在蓬勃發展。
但還是有些方法可以保護個人財富,包括改變對貨幣的觀念,將其視為經濟的神經系統,了解金融體系的運作模式,認識支持無現金社會的陰謀家,並堅持自己的現金使用權。
本書也將探討雲端貨幣、金融體系、區塊鏈、加密貨幣和無現金社會等議題,旨在使讀者更有意識地使用現金、信用卡、電子支付和加密貨幣,從而有效地保護個人財富。
精選段落摘要
當「實體貨幣」變成「雲端貨幣」…
媒體常常為金融科技新創公司推出的數位貨幣和數位金融應用程式大肆報導,將其宣揚為帶來許多便利的創舉;但請不要輕易相信這些觀點,不要被金融和科技業者的洗腦言論所欺騙。企業家只會講述成功故事,但卻忽略其中潛在的風險,就像衝浪者只講述破浪前進的美好,而不提及可能的海嘯和地震。
我們目前正見證全球金融自動化的過程,將實體貨幣轉變為由銀行控制的數位貨幣。金融和科技業者一直在努力創造一個所謂的「無現金社會」,將現金視為過時的阻礙,而數位貨幣則被推崇為建構新世界的必要工具。然而,現金不僅能保護隱私,還能應對天災和銀行倒閉等風險。
貨幣雲端化,讓人喪失直接持有金錢的能力
科技是一把雙面刃,雖然我們以為科技能賦予我們能力,但實際上我們越依賴科技。我們常使用的外部工具塑造了我們的行動和思想,這些創新事物開始是我們自由選擇的選項,但卻變成了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例如,住在大城市的人可以選擇智慧手機的品牌,但無法選擇是否要使用手機,因為不使用手機會被排除在社會經濟網絡之外。
現代人對Google Map的依賴就是個很好的例子,雖然地圖不在手機上,而是存在遠端的數位資料中心,我們只能透過手機訪問它,這種依賴讓我們整天圍繞著科技打轉,似乎已經與科技融為一體。沒有手機一天,就會感到像是乘坐長途飛機沒有菸一樣不舒服。
金錢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沒有錢無法生存,而我們已經忘記貨幣交易出現之前的世界是怎樣的。我們幾乎所有的物品都是透過全球貨幣交易系統取得的,當銀行帳戶餘額接近零時,我們會感到恐慌,因為無法進入市場消費。金錢已經成為我們最終極的依賴物。
然而,當我們失去直接持有金錢的能力時,情況變得更複雜;我們的數位貨幣存在於遠方的資料中心,我們需要透過手機、電腦或支付卡與之互動。在「無現金社會」中,我們的交易能力被外包給金融實體,而這些實體與公司如Google達成協同交易,宣傳這種合作極其方便,但這種便利性卻來自對企業權力的高度依賴,這是當今這個時代的核心矛盾。
科技和金錢的依賴帶來了一種矛盾模式,雖然科技和金錢為我們提供了便利和資源,但我們也變得越來越依賴它們,失去了對它們的控制權。這種依賴性對我們的生活和自由意志產生了影響,我們似乎無法選擇不使用科技或不追逐金錢。
我們要意識到科技和金錢的限制和風險,不要盲目追隨科技和金錢所帶來的便利,而是要保持警覺和理性思考,更要保持對自身獨立性和自主性的掌控。
把貨幣視為一個神經系統
將貨幣比作經濟中流動且有價值的物質,這種血液隱喻使金融成為全球經濟的「跳動的心臟」,然而這樣的比喻無法揭示金融的真正本質;反之,不如將全球貨幣系統比作人體的神經系統,由神經元構成的網絡嵌入組織和肌肉中,傳遞神經衝動來啟動肌肉。全球貨幣系統同樣是一個互相連結的網絡,能夠遍及地球上最遠的地方,並且也嵌入我們的生活中。儘管全球貨幣系統能夠觸及最偏遠的小鎮,但卻集中在高端金融世界中,這些高聳的摩天大樓中。當人們聽到媒體專家談論這些活動時,常常會感到迷惘和不安,雖然高端金融與我們的生活毫無關聯,但複雜的金融網絡最終與我們和地球息息相關。
在大部分的漫長歷史中,我們生活在沒有金錢的情況下;然而今天所謂的「經濟」是一個由個人和群體組成的相互依存的網絡,人們利用這個生態系統為彼此生產商品和服務,通過貨幣系統的協調將他們的勞動轉換為價值,這使我們團結在一個緊密的集合中。因此,我們應該將貨幣單位視為能夠推動價值創造的東西,就像神經系統中的衝動,從一個部分飛向另一個部分,使身體動起來。
見樹不見林的問題
媒體和金融機構常常將人們分類為消費者、受雇者和儲蓄者,然而事實上,這些角色都是同一個人在貨幣體系中的不同面向。金融機構介入系統中的資金流動,不僅為企業提供資金,還為消費者提供融資、鼓勵借款購買商品,為有學貸的人提供房屋貸款等等。金融機構希望將與個人的互動自動化,提供標準化的數位應用程式,使客戶可以自助處理金融事務,從而降低成本並提高效率。然而,金融機構對自動化的渴望不僅限於數位化,他們還希望將許多工作交由機器完成,甚至自動化整個金融系統;但現金的存在仍是實現自動化的障礙。
對現金開戰的四大陰謀家
許多人對於「現金已死」的說法持懷疑態度,但為什麼媒體上卻經常出現關於「現金即將消亡」的報導呢?一些機構、組織如「優於現金聯盟」致力於在貧困國家推廣數位銀行支付,並不鼓勵使用實體現金,同樣地,威士卡和萬事達卡等支付公司也有利於實現這個目標。
這些機構和組織通過不同的方式來推動無現金社會的觀念,例如,「無現金方式」創辦者傑若尼莫.艾米力創立了「無現金日」組織,將現金塑造成不方便、不安全、不衛生和昂貴的產品。然而這些組織和倡議的背後往往有銀行、支付公司以及政府機構的支持,如波蘭財政部和歐洲議會。還有其他由行業主導的活動,如「搭車做慈善」,在倫敦地鐵、公車和火車上,使用非接觸式支付時,自動捐贈一便士給貧困兒童。
這些只是無現金運動的一部分,但它們揭示了一個更大的圖景:這些組織試圖遊說和影響政府,以建立無現金社會的基礎設施。銀行業對於無現金支付有著多方面的好處,因為這使人們完全依賴銀行進行支付,同時減少了現金業務和自動提款機等成本;支付公司如VISA卡和萬事達卡則希望消除現金作為競爭對手,因為它們透過促成銀行間的資金轉移來賺取費用。他們利用數位支付的優勢,將現金與犯罪、疾病和低級扯上關係,同時宣揚金融包容性的理念。
金融科技業則依賴銀行和支付公司提供的基礎設施,因此對於金融自動化而言,現金成為他們的阻礙;這些金融科技公司致力於提供更廣泛的金融服務自動化,例如貸款程序的自動審核。此外,國家和中央銀行也有利於無現金支付的推動。數位銀行付款被記錄在資料庫中,提供清晰的資料足跡,這對於監控逃稅情況、觀察洗錢活動以及掌握經濟活動的全面情況非常有利。一些國家通過各種方式支持無現金支付,包括資助數位創新中心、通過數位支付平台發放社會福利津貼,以及政府機關拒收現金。
打亂貨幣系統的區塊鏈技術
區塊鏈技術對貨幣系統帶來了顛覆性影響,但它是否將我們引向新的領域尚不確定。比特幣被視為收藏品投資,底層技術被用於協調寡頭壟斷的同業聯盟。中央銀行數位貨幣(CBDC)在貨幣體系中引起重大變革,但這些數位貨幣仍可整合到科技巨頭的運作中,甚至可由科技巨頭的平台發行和引導。然而,最反常但也最不時尚的現金仍是系統中的一個錯誤,阻礙了金融和科技的融合。然而,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現金可能是我們最後的希望之一。
關於作者
布萊特·史考特(Brett Scott)
經濟人類學家和積極參與財經事務的社運人士,曾經在衍生性金融商品的銷售領域工作,目前是英國金融創新實驗室的高級研究員,並居住在柏林。他於2013年出版了《異端的全球金融指南》(The Heretic's Guide to Global Finance: Hacking the Future of Money),該書受到廣泛關注,使他成為全球數百場活動的演講嘉賓,並在BBC世界新聞和天空新聞台等國際媒體上露面。
史考特還為多家媒體撰寫有關金融改革、數位金融、另類貨幣、區塊鏈技術和無現金社會等方面的文章。也與眾多組織合作,研究另類貨幣系統和金融改革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