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書摘|關於人生,你可以問問亞里斯多德-不做決定,等於讓別人

關於這本書

書名:關於人生,你可以問問亞里斯多德:不做決定,等於讓別人決定你 幸福,是有意識的思考、選擇和行動
作者:伊迪絲.霍爾
出版日期:2023/11/29

 

誰適合閱讀這本書?

  • 追求人生意義的人: 如果你對人生的意義、幸福和成功有深刻的思考,本書提供了亞里斯多德的哲學觀點,引導你思考如何在當下中尋找人生的價值。
  • 尋求生活指導的讀者: 那些希望從古代哲學家的智慧中獲得實際指導的人,尤其是那些面對人際關係、決策和個人成長等挑戰的讀者。
  • 對心靈成長感興趣的讀者: 如果你對自我認識、個人發展和心靈成長有興趣,本書提供了一個深入思考和實踐的框架,有助於你達到更高的境界。
  • 喜歡現代化語言詮釋的讀者: 伊迪絲.霍爾使用淺近的現代語言和生活實例,將亞里斯多德的哲學觀念轉化為現代讀者易於理解和應用的形式。
  • 對古代哲學感興趣的人: 如果你對古代哲學、特別是亞里斯多德的思想感到好奇,本書提供了一個輕鬆而深入的介紹,使你能更好地理解和應用他的觀點。

 

畫個小重點

在這個充斥極端價值觀的現代社會中,找到一條中道實踐的智慧變得尤為重要。人們常說「做對的事」並非難事,只是需要有勇氣面對自己害怕的事物、實踐正義、決心自制;然而這種看似簡單的行為卻蘊含著更深層次的意義。

活在當下,很多人似乎自動駕駛般地生活,追求片刻的討喜或開心,但古代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提出的觀點卻與此截然不同。他主張由自己主導,成為人生的唯一駕駛,才是「活得好」的關鍵;幸福並非短暫的愉悅,而是一種持續的狀態,源於理性思考、誠實面對自己、找到目標並持續做對的事。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需要面對各種抉擇和挑戰,透過亞里斯多德的哲學思想,我們可以更好地應對現實生活中的各種課題,如明智的決定、溝通與說服、性格分析、伴侶選擇、面對失落等。

亞里斯多德的人生相談涵蓋了豐富的主題,其中包括培養美德、控制惡習、愛自己、找到喜歡的事並堅持、慎思沒有衝動的容身之處等,他的觀點提醒我們,人生的真正價值在於持續地做對的事,培養良好的習慣和心態,以及適時調整自己的思維和行動。

無論是古典希臘還是現代世界,亞里斯多德的哲學思想都是永恆的。他回歸本質的人生忠告,教導我們用更寬容的眼光面對自己和周遭的一切;在追求幸福的旅途中,理性思考、誠實面對、持續做對的事成為我們的指南,讓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中更有方向感和滿足感。

-->到 誠品線上 找這本書 

 

精選段落摘要

快樂的心態來自於「習慣性地做對的事」

亞里斯多德的思考方式強調在我們對人性的理解基礎上,以最佳方式生活。相較於柏拉圖的超自然觀念,亞里斯多德注重分析當前可以感知的現象,關注自然而非超越自然的根本基礎;這種哲學觀點強調個體的經驗,並在當下情境中判斷生活的最佳方式。

亞里斯多德強調創造幸福不是機械地應用規則和原則,而是根據每個情境的獨特性來判斷。他提醒我們,在人生中作為道德主體,每次都需要仔細考慮何謂最適合的行動,情況千變萬化,每個人的處境也各異,因此良好的行為方式應該因人而異。

在這樣的思想框架下,每個人都需要了解自己,並判斷應該提供何種道德食糧。亞里斯多德的美德與惡習的論述提供了一個機會,讓人們正視自己的缺點,並在中庸之道中尋找平衡;他強調,某些特質只要適度,就能在生活中不造成問題,例如,在過度冒險與過於保守之間尋找理想的中間地帶;這種理念也應用在心理和情緒層面,強調在表現痛苦或高興時,不應該過於隱藏或誇張。

亞里斯多德的思想關注人類在社會中的互動,強調理性思考和做出道德選擇的重要性;透過健全的樂趣引導,他鼓勵個體在社會中與他人和諧相處,以促進自身及他人的幸福。這種生活哲學在現代社會依然具有深刻的指導意義,鼓勵人們思考自己的行為,尋求平衡與幸福。

亞里斯多德不要你自動駕駛

在《歐德謨倫理學》中,亞里斯多德引述神聖提洛島上的古老石碑智慧之語,提到人生至善的三件事是「正義、健康和達成個人的想望」,但亞里斯多德對此表示極不認同。在他看來,人類生命的終極目的乃是「幸福」,這意味著追尋一個志向來實現自身潛能,同時努力修正行為,成為最好的自己。在這個理念中,個體是自己的道德主體,但在相互關聯的世界中,與他人的合作仍然至關重要。

亞里斯多德的哲學思想受到柏拉圖和蘇格拉底的影響,蘇格拉底曾強調「未曾省思的人生不值得活」,但亞里斯多德認為這句話有點嚴厲。他了解到大多數人都是靠直覺而非深思熟慮地生活,卻能在這種「自動駕駛」模式下感到快樂。不過,亞里斯多德主張著重於實際行動和未來的計畫,他的格言可能是「未經計畫的人生難以充分幸福」。

亞里斯多德倫理學讓個體主導,強調不要過於自動駕駛,而是將個人視為掌握控制面板的唯一駕駛;相對於其他道德體系,他更注重個體的道德行動能力和對他人的責任。重要的是,處理當前狀況,深思熟慮,堅守意圖,擁有彈性、實用常識和個人自主權,同時保持對他人請益的態度。亞里斯多德的幸福概念基於簡單而民主的前提:每個人都能夠自主決定追求幸福。透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做對的事變成根深蒂固的習慣,最終帶來一種心理狀態,即「eudaimonia」,即亞里斯多德所稱的幸福。

學會慎思,將會因為不那麼擔心而更享受生命

亞里斯多德是第一位以實用語彙探討如何做出最佳決策的哲學家,他提倡的方法是透過「慎思」,即審慎地思考所有可能協助目標達成的行動方案。他的慎思強調不僅僅關注最終目標,更在於選擇實現目標的最佳方法,舉例而言,若追求幸福是目標,慎思就是思考實現幸福的各種可能行動,以確保自己、所愛的人,以及其他公民的幸福。

亞里斯多德的慎思規則包含了多個步驟:

  1. 不要急著考慮,避免衝動行為,因為事情在時間推移下可能有所改變
  2. 確認所有資訊的正確性,不正確的知識難以產生正確的決定
  3. 請教並傾聽專業顧問的意見,但需確保顧問沒有利害關係
  4. 向所有受影響的人徵詢意見,考量當前狀況的多面向
  5. 檢驗已知的先例,包括個人經驗和歷史事例,以學習和避免重複過去的錯誤
  6. 評估不同結果的可能性,為每種可能的結果做好準備
  7. 考慮運氣這個隨機因素,列入所有可能的偶發狀況

雖然應用慎思的規則需要花費一定時間,但這樣的投資能夠減輕擔憂,讓人更能享受生命。亞里斯多德強調,在無法改變的情況下,不值得過度擔憂,他的方法提醒人們要避免浪費時間在無法改變的事務上,轉而集中精力在能夠掌握的決策上,在面對決策時更冷靜、理性地思考,以獲得更好的結果。

真正愛我們的人,會讓我們一生受益

亞里斯多德認為,真正愛我們的人是那些把我們的最佳利益置於心頭,而不僅僅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他認為這樣的慷慨之愛是基於自然的本能,不僅在人類之間存在,同樣在動物和同一物種的友誼中也能觀察到。

亞里斯多德對友誼的研究在古希臘文化中獨樹一格,他區分了三種基本類型的友誼。其中,主要友誼是最高品質的友誼,其特徵是歷經時間考驗的相互信任,這種友誼不僅存在於家庭成員之間,也可能在沒有親屬關係但雙方付出努力的摯友之間。

亞里斯多德認為,朋友是所有好事中最美好的,而沒有朋友與孤獨相比是極為糟糕的。在建立主要友誼時,亞里斯多德強調了時間的必要性。他形容選擇朋友猶如選擇大衣,新的可能讓人討喜,但友誼不同,它需要時間來確定彼此是真正的好人。信任在友誼中是不可或缺的,而亞里斯多德提到,信任的建立需要時間,但可以在一瞬間被摧毀。他警告說,不忠、讓人失望或背叛的人,不值得成為主要朋友。在友誼中保持忠誠,尤其是主要友誼,需要雙方的真誠付出。

亞里斯多德建議謹慎地選擇少數幾份主要友誼,並小心維護這些關係,提醒人們不要過度擴散自己的主要友誼,以免在忠誠上產生實際的衝突。為了保持這些寶貴的友誼,亞里斯多德建議需要定期的聯絡、持續的交流,以確保友誼得以經久不衰;通過這些深刻的思考,亞里斯多德為我們提供了對友誼的寶貴洞察,使我們更加理解如何選擇、建立和維護真正有價值的友誼。

亞里斯多德也深刻思考了不道德的人在建立友誼上的困境,這些人或許能夠基於樂趣建立膚淺且短暫的友誼,例如兩個壞人一起開心地玩撲克牌,但他們無法建立任何一種主要友誼,因為他們缺乏信任。這種不信任的原因在於他們以自己的標準來評價他人,驅動他們的是自私、嫉妒或只想贏的欲望,無法理解有道德良知的人受到追求普世幸福的欲望。

真正以主要朋友態度愛你的人,是願意包容你,即使你不知道他們為你做了什麼好事。這種友誼不在乎回報,目的僅僅是讓你得到最大的幸福;這樣的友誼就如同好的父母對子女的愛,擁有利他的本質。主要朋友就像好母親,當你痛苦時,他們能感同身受,希望能夠代你分擔,減輕你的痛苦。

亞里斯多德不認為家人之間的主要友誼和非親屬之間的主要友誼有太大差異,不要以為親屬關係就一定會帶來無條件的支持和忠誠;有時候,自己選擇的朋友可能會比親戚更加愛你。建議理性地評估每一段家庭關係,並以友誼的標準來評估其價值。

在主要友誼的維繫上,亞里斯多德提供了精緻周密的建議。他認為童年時期的朋友可能在成長中發生變化,隨著不同的生活際遇,以前的友誼可能無法再獲得同樣的東西;當朋友的性格轉變為不道德時,我們需要慎重考慮是否結束這段友誼。但如果這項缺點是可以改正的,亞里斯多德主張給予主要朋友再一次維持友誼的機會,因為在他看來,人格比財富更寶貴,與友誼更有關連。

-->到 誠品線上 買這本書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書僮 的頭像
    小書僮

    小書僮的品書齋

    小書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