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本書
書名:與成功有約最後一堂課:柯維的向上心態
作者:史蒂芬.柯維/辛希雅.柯維.海勒
出版日期:2023/02/17
誰適合閱讀這本書?
適合對於人生有追求的人閱讀,尤其是想要尋找人生更多意義與貢獻的人。無論你是年輕人或是已經步入中年或退休階段,都能從中得到啟發與建議。
書中提到的「向上人生」理念,呼籲人們持續學習、成長、貢獻,並且不斷挑戰自己,追求更充實、更豐盛的人生。對於那些想要尋找人生方向、面對挑戰、保持活力與熱情的人,這本書是一個非常好的參考和啟發。
畫個小重點
無論處於人生哪個階段,都可以追求向上人生,從貢獻、學習、影響中不斷成長,鼓勵大家運用自身擁有的一切,去豐富周圍所有人的生活。
使靈魂產生意義的是貢獻,而持續做出貢獻,你會發現,你最好的歲月還在前頭。文章中提出了中年掙扎、成功的顛峰、改變人生的挫折、人生下半場等四種情境,並給出了應對的建議,希望帶給人們重新掌握人生的力量。
作者開場白摘要
父親在生前提出的一個新概念:向上心態(Crescendo Mentality)。父親相信,只要採取這樣的態度,人人都可以不斷向前看,不斷求進步,不分年齡、不分人生階段。他鼓勵對人生現狀不滿,或是因過往挑戰、失敗而氣餒的人,要對未來主動積極的思考和行動,並告訴他們,在未來的歲月仍然可以有什麼成就和貢獻。父親在他的演講和著作中強調追求向上人生的概念,認為這是真正持久快樂的鎖鑰。
與父親一起為此概念寫一本書,希望藉由多樣化的故事和鼓舞人心的實例,讓讀者相信自己也能不斷做出正面的貢獻,對身邊的人產生正面影響,鼓勵人們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度,並在人生各個階段中持續成長和貢獻。書中分成四個部分,代表不同階段和年齡的人們如何實踐這種心態。最後,本書也被認為是父親最終的貢獻和演講,代表了他獨特的構想和思想。
精選段落摘要
人生是使命,不是事業
作者在中年階段選擇放棄固定的教職工作,創立了自己的顧問公司,並分享了自己從教學到顧問及寫作事業的轉變,以及掌控人生、勇敢出擊、做出正面改變的重要性。
在事業中途遇到困難或不滿時,需要花費心力跟上所選領域的最新發展,以免落伍遭到淘汰,並且要不斷進步,做好準備,為人生下一個精采的機會做好準備。
人比事重要
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在感情關係中,人比事重要太多,而歧見是次要的。人在臨終時,會遺憾與家人疏遠、未放下怨恨、錯過服務的機會、有夢想未實現、未與家人親友多聚首等等,而不會希望曾在辦公室待久一點。
人一生能貢獻他人人生的方式有千百種,貢獻所帶來的滿足與快樂是金錢無法買到的,對於已達到一定程度的財務成功或影響力的人,其付出及貢獻的機會更大。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索忍尼辛,認為財物必須從屬於其他更高的原則,必須具備精神上的正當理由,即必須有使命。因此,對財物缺少正確看法,我們就會變成財物的奴隸,而實踐向上心態、過著貢獻付出的人生,所帶來的內在平靜感安全感,財富難以望其項背。
找到你的「存在理由」
演員米高·福克斯在被診斷出帕金森氏症後,一度拒絕接受現實而以酒精作為慰藉;不久後感受到自己是在自我逃避,轉而開始積極面對挑戰、將揭露病情當作為自己對醫療研究的貢獻,他選擇用樂觀的心態,將人生焦點轉移到當下、接受當下、感恩當下,透過他的經驗與信念,也鼓勵了其他患者與人們正向面對人生的挑戰。
再嚴重的問題也有限度,但個人的選擇卻是無窮的,我們應該保持開放的心態,並將自己的能量和時間投入到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比如和家人、朋友建立良好的關係。這是一種生活的智慧,讓我們更加珍惜當下的生命。
人生下半場
人們常到了特定年齡就覺得該退休並結束所有工作,這個想法是錯誤的,許多偉人甚至在七、八十歲仍然持續工作並有卓越的貢獻。
年齡不應是工作或服務的限制,人生的前三分之二是為最後三分之一做準備,最後這一段才是最有價值的貢獻時期。在人生下半場,個人資源、經驗、智慧都是前所未有的多,還有太多需要完成的任務等著我們,絕不該對有意義的貢獻退休。
關於作者
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
哈佛大學企管碩士、楊百翰大學博士,國際知名教育訓練機構「富蘭克林柯維公司」的共同創辦人。他以領導理論、家庭與人際關係、個人管理等領域的深刻且直接的引導聞名,著作包括《與成功有約》、《成功哪有那麼難》、《7個習慣教出優秀的孩子》、《與生活有約》、《與幸福有約》、《與領導有約》、《第8個習慣》、《柯維經典語錄》、《漫畫讀通柯維成功學》、《第3選擇》及《讓好工作找上你》等,其中《與成功有約》全球售出四千多萬冊,獲選為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商管書第一名。柯維於2012年七月過世,但他留下了無與倫比的精神資產。
辛希雅·柯維·海勒(Cynthia Covey Haller)
是作家、教師、演講家,曾參與撰寫若干書籍及專文,其中著名的有史蒂芬·柯維的《第3選擇》,以及西恩·柯維的《與青春有約》、《與未來有約》。她曾任不同婦女組織多項領導職位、家長教師學生會會長、難民援助發起人及食物供應站志工,目前她與夫婿一起擔任協助就業的服務志工。
*本文情境圖由Midjourney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