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本書
書名:多重伴侶下的安全感:依附關係、創傷理論,與知情同意的開放式關係
作者:潔西卡.芬恩
出版日期:2023/04/08
誰適合閱讀這本書?
適合受過性別運動經典《道德浪女》啟蒙,已經在實踐或曾動念探索道德多重伴侶關係的人閱讀。
此外,對於任何對多重伴侶關係和非傳統親密關係有興趣,以及對依附理論和情感健康有興趣的讀者也會對本書感興趣。
畫個小重點
本書是一本針對多重伴侶關係的非典型親密關係的指南,將依附理論應用到「雙方知情同意的非一對一關係」領域,開創性地提出了依附/創傷嵌套模型,討論了一般人對情感的體驗如何影響他們對於關係的理解,並提出了六項具體策略,幫助人們在多重伴侶關係中建立安全健康的依附關係。
書籍的核心思想在於,健康、道德的關係重點不在於一對一,而是尊重、界線,以及知情同意,當你向外探索多邊戀和開放式關係,內在的覺察旅程才正要開始。
精選段落摘要
為什麼要寫一本關於多重關係和依附的書?
西方社會的戀愛觀常常壓抑非傳統感情的預設與限制,這些限制已經不再適用於現代多元的關係形式。依附理論提供了一個重要、甚至可以說是革命性的框架,協助我們理解人類與他人建立安全關係的生物與心理必要性,以及依附斷裂如何影響我們給予、提供伴侶的愛。
然而,目前的關於如何建立安全關係的資源與建議,往往帶有高度「一對一正統預設」色彩,對於採行道德多重關係的人來說可能會很困惑。本書的目的是要拓展依附理論的應用,協助多重關係的人以道德、充滿愛意、技巧純熟且安全的方式建立關係。
依附理論概論
人類天生具有的依附系統,該系統在嬰兒期就已經形成,因為嬰兒需要依靠照顧者滿足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當嬰兒感到恐懼、痛苦或不適時,就會啟動依附系統,表現為趨近尋求行為,希望得到照顧者的支持、安心和慰藉,以恢復安全感。
依附行為系統和探索行為系統相輔相成,當我們的依附需求得到滿足時,我們才能夠自由探索自我、他人和周遭的世界。約翰.鮑比和學者瑪莉.安斯沃斯的研究顯示,家長是否能成為與孩子情感相連、回應迅速的避風港,決定了孩子發展成安全或不安全依附。
如果缺乏依附對象或經驗令人恐懼,就難以發展能夠自由探索、了解世界與發展自我的能力,容易發展出不安全的策略與他人互動,比如變得比較防備、焦慮,或者變得比較逃避、排斥。
當兒童遇到威脅時,他們會想靠近依附對象尋求保護;如果依附對象確實可得且回應了他們的需求,兒童就會獲得安全感;否則,他們可能會採取鈍化或激化的策略回應自己的依附需求。
兒童的童年環境通常是溫暖、支持性的,照顧者能夠對他們的需求做出回應,讓他們的神經系統平靜下來,從而發展出安全依附。透過這種經驗,兒童能夠培養出有效的策略,允許自己感受內在需求,並且將這些需求傳達給別人。
早期的正面依附經驗對大腦發育和情緒調節有其重要性,透過和照顧者的共同調節,孩子能夠學習理解和處理表情暗示和社交暗示、提高抗壓能力,進而帶來健康的自信心、對自己能力的正面感受、彈性以面對伴侶無法滿足自己需求的情況。
成人階段的安全依附童年早期的依附經驗,將會成為我們在成人戀愛關係中所追求、期待的關係藍圖,也會影響我們如何看待自己、對於伴侶的回應有何期待,而成人戀愛關係也被看作是一種互惠的依附紐帶。
親子依附關係和成人依附關係之間也有相似之處,例如會尋求身體接觸、深情款款地相望、用娃娃音說話等,而成人也會把戀人視為避風港、探索世界與自身性傾向的安全堡壘。
安全依附的孩子長大成人後會相信自己值得被愛,並且會尋求在身體和情感上都能建立健康關係的人,並且在戀愛關係中,安全依附的程度與關係的滿意度、平衡度、尊重和原諒程度、性生活的滿足程度等均呈現正相關。
安全依附的人能夠內化伴侶的愛,即使身體分離或情感分離,也能夠隨身攜帶;在感到沮喪時,也能夠自己調節情緒或接受伴侶的支持,共同調節;此外,安全依附的情侶也能夠設定健康的界線。
安全依附的概念是個兒童認知發展上的里程碑,發展出這種概念的兒童,才能夠理解依附對象是個獨立的人,這個人會愛他們、會待在他們的身邊,但他們也會離開房間,而即使他們短暫不在視線範圍之內,不代表他們完全消失。
家庭層次
家庭層次的經驗會影響個人的依附類型和歸屬感,其中包含許多家庭因素,例如家庭成員數量、文化類型、成長地點、家中幾代人同堂、父母分居、離婚或居無定所等,以及物理環境如居住環境、寵物等。
這些因素對個人感受到的支持、壓力和安全感都有影響,可能造成依附焦慮、逃避依附等負面影響,因此,理解和處理個人家庭經驗的影響對於建立安全和穩定的人際關係至關重要。
物理環境也是影響家庭層次的重要因素,例如居住環境是否令人感到舒適和安全等。兩個個案的例子:頻繁搬家、住所中的老鼠干擾,說明了物理環境不良或家庭應對方式不當對於個人的依附類型和感受到的安全感的負面影響。然而,透過治療和重新建立家庭安全感,個人的依附類型和感受到的安全感可以轉變成較為安全的模式。
關於作者
潔西卡.芬恩
心理治療師和創傷與人際關係專家。她在諮商工作中將依附理論應用到非一對一的關係領域,包括個人、夫妻和處於多重伴侶關係中的人。
她的目標是幫助這些人找到打破社會慣性,建立健康依附關係的方法,並解決他們受反應模式、文化條件、不安全的依附心理和過去創傷所影響的問題。
*本文情境圖由Midjourney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