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書摘|最強讀人術:從了解自己到透析人心

關於這本書

書名:最強讀人術:從了解自己到透析人心
作者:派翠克.金
出版日期:2023/11/01

 

誰適合閱讀這本書?

  • 尋求個人成長的人: 如果你想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發展自己的社交技巧,本書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指南,幫助你在人際關係中更加自信。
  • 業務專業人士: 在商業環境中,良好的人際關係和溝通技巧是成功的關鍵。本書將教你如何在工作場所中讀懂同事、客戶,提升談判和協商的能力。
  • 溝通專業人員: 對於從事溝通相關工作的人,如公共關係、媒體、社交媒體管理等,本書提供了實用的技巧和洞察力,有助於更有效地理解和回應他人。
  • 領導者和管理者: 領導者需要善於理解團隊成員,以及有效地溝通和領導。本書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洞察和引導團隊。
  • 對心理學和人性行為感興趣的人: 如果你對人類行為背後的心理學原理感興趣,本書提供了深入的洞察,幫助你理解人際關係的複雜性。

 

畫個小重點

每個人都曾有過看錯他人的經驗,以為了解一個人卻發現完全看錯,或者與一群人交流後發現不同人的描述卻天差地別。這是因為每個人的判讀元素難以捉摸,而《最強讀人術》將教你如何真正理解他人的行為模式與背後動機。

派翠克.金是一位活躍於社群媒體的多元化溝通專家,他強調了解自己是發揮讀人術的關鍵。書中深入探討心理與本性,揭示每個人都利用防衛機制逃避責任與負面情緒,具有認知偏差,以及情緒、價值觀、直覺等成為判讀的依據。更重要的是,更深的一層意義,即在嘗試理解他人的同時,我們也能夠窺見自己的內心,這符合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所言的「了解自己,是一切智慧的開端」。

本書不僅是一部讀懂他人的祕笈,更是建立自我溝通技巧、提高談判能力的實用指南。作者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從呼吸吐納開始,打通讀者對於人際關係的任督二脈,不再倚賴直覺,讓讀者能夠停止對自己感到迷茫。

-->到 誠品線上 找這本書 

 

精選段落摘要

如何分析、理解,並且預測他人的情緒、思維、意圖,以及行為

有沒有遇過那種似乎天生就能洞察人心的人呢?這些人似乎擁有一種特殊的天賦,可以直覺地理解他人的行為模式及背後動機。他們的能力強大到能夠預測他人接下來會說些什麼,或者會有什麼感受。這些人擅長於言語,能夠用最恰當的方式表達自己,使得別人更容易理解;同時,他們也具有快速感知他人言行的能力,甚至能夠辨識出他人的謊言或控制意圖。這種超越尋常的感知能力,有時甚至超越了個人對自身的理解。

但這樣的超能力並非神祕不可測,而是一種任何人都能夠學習並且精通的技能。這被稱為情緒智商或社會覺察,是一種能夠理解並適應他人情緒和行為的能力。這種技能並非僅限於臨床心理師或精神科醫師,實際上,它是一種可以在各行各業中學習和運用的技能。有些人或許認為這是聯邦調查局探員、私家偵探或警察所需的技能,但實際上,它是每個人都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受益的寶貴技能。

學會如何判讀並分析他人是一種寶貴的技能,因為我們生活在社交互動不斷的環境中。與他人合作是成功而和諧人生的關鍵,而掌握這項技能可以使我們更有效地與他人溝通,進而獲得更理想的結果;通過理解他人,我們不僅能够建立更深厚的人際關係,還能夠更好地了解自己,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判讀人心的技能是無價之寶

我們生活中充滿著各種人際互動,而要真正理解他人,判讀他們的行為模式和背後動機,是一項無價之寶的技能。書中實用的方法,教導我們如何調整自己的溝通方式,以打動目標聽眾的心,同時也教導我們如何留意自己是否受到欺騙或影響。這種能力不僅能用在面試、社交場合,甚至在窺探社群軟體上,都能提供更深入的理解。

每個人都是一個謎團,我們常常想要了解對方的想法、感受、行為背後的真正用意。但另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就像一只黑盒子,我們只能透過觀察外在跡象,如言語、表情、肢體語言等,來了解對方。這種情境下,學習如何判讀他人成為至關重要的技能,而書中提及的方法被稱為「心智理論」,描述了思考他人認知狀態和情緒現實的能力。

雖然人性模型有其侷限,無法完美地解釋現實情況,但我們的目標是學習微調自己分析他人言行的能力,以做出最具可能性的猜測。這涉及到蒐集高品質的資訊,並運用聰明才智進行分析,將這些細微的資訊放進一個準確的人性模型中,以深入理解對方。

採取合乎邏輯的方法

人際關係中的心理分析和讀心技巧,可以用來培養更豐富多樣、充滿同情心的態度,應對我們關心的人,同時也可以應用於工作場合,以及任何需要與各種不同人合作或協作的情境,從而提高個人的職業和人際生活表現。

在初次結識某人的時刻,具有敏銳的感知和分析能力變得尤為重要,這可以幫助我們快速而準確地了解陌生人的特質和價值觀,即使是對話僅限於一次。透過深入學習判讀技術,我們能夠從對方的言談、行為,甚至是個人的所有物品中,洞察他們的內在世界,並立即識破謊言。

分析和讀懂他人不僅仰賴預感或下意識的情緒反應,而是採取有條不紊、合乎邏輯的方法。透過回答客觀性的問題,我們可以深入了解他人行為的成因、心理、社會和生理機制,以及這些行為可能帶來的後果。這種理性而資料導向的分析方法將在書的後續章節中得以探討。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並非僅僅來自口頭言語,而是在肢體語言中佔有重要地位。研究顯示,僅有百分之七的溝通是來自言語,而百分之五十五來自肢體語言,因此,真正的讀人能力需要同時考慮言語和非言語的訊息,這也是提升社會智能和同理心的途徑。

提升讀人術的能力

英國臨床心理學家賽門.拜倫─柯恩(Simon Baron-Cohen)設計的社會智能測試成為了一個引人注目的工具,用以評估個人的同理心。這份測試要求參與者單純透過觀察眼神,推斷他人的情緒,旨在測量個人對他人內在感受的敏感程度。該測試在自閉症患者中的表現低於平均分數,強調了同理心與整體社會智能、團隊合作能力和讀人技巧之間的密切聯繫。

但這樣的測試並非完美無缺,有其局限性。例如,測試可能無法充分反映出個人的社交能力,並不意味著低分者就一定在社交方面有困難;而這樣的測試只是從極少數的資訊,即透過觀察眼神一窺他人的情緒,評估讀人能力。然而,現實生活中的情境往往更加複雜,包括肢體語言、言語、態度等多方面的資訊。

在面對他人心靈深處的謎團時,保持客觀是至關重要的,即便測試結果可能令人驚訝,它僅揭示了我們能夠從極有限的資訊中判讀情緒的能力。單靠預感或直覺常常不足夠,我們應努力保持客觀,以避免誤判他人的情緒。我們應主動學習提升讀人能力的方法,並在一段時間後重新進行測試。這樣的努力可能使同理心和社交能力得到提升,並且隨著對理論和模型的更深入理解,有望將讀人技巧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留心注意任何突然的轉變,包括對方的自信程度、說話的速度,以及眼神是否閃爍不定

當我們試圖揭露他人的謊言時,時間的重要性彷彿成為了一種武器,因為說謊者通常會花時間事先準備,以在故事中表現得平靜自信。若有足夠的時間,他們可以梳理細節、演練反應,從而更容易地撒謊;相對地,臨時起意的撒謊者則難以表現得出奇不意。

在揭露謊言時,出其不意的問題可能是一個有效的策略。透過突如其來的問題,我們可以讓說謊者無法利用已經準備好的劇本,從而逼迫他們即興應對;這與單純透過肢體語言等跡象判斷對方是否說謊的方法不同,而是在讓對方自亂陣腳中發現不一致之處。

重要的是要留意對方的情緒和語言在回應中是否有突然轉變,慌張、憤怒或用詞上的不確定都可能是撒謊的跡象。誠實的人通常能夠迅速、直接地回答問題,而撒謊者則可能使用爭取時間的策略,如反覆詢問或提供冗長、過度詳細的回答。

揭露謊言的關鍵在於令對方措手不及,觀察其反應。若能在對方來不及編造謊言前,迅速提問多種問題,觀察其肢體語言和口語上的緊張反應,或許就能揭示真相。對於那些懷疑他人撒謊的人來說,這種輕鬆而隨意的方法可能會更有效。

-->到 誠品線上 買這本書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書僮 的頭像
    小書僮

    小書僮的品書齋

    小書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