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本書
書名:在交易的路上,與自己相遇:找出你的交易心理優勢,戰勝投資心魔
作者:李哲緯 (鮪爸)
出版日期:2023/06/07
誰適合閱讀這本書?
適合所有有興趣進一步了解交易心理學並改善其交易表現的投資者閱讀。
- 新手投資者:對於初入投資市場的人來說,了解交易心理學可以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交易心態,避免常見的錯誤和陷阱。
- 有交易經驗的投資者:即使有一些交易經驗的人也可能會在交易心理方面遇到挑戰。本書提供了關於如何管理情緒、克服焦慮和恐懼以及提高心理彈性的實用建議。
- 短線交易者:短線交易往往需要更高的心理敏銳度和忍耐力。本書提供了幫助短線交易者掌握情緒管理、降低風險以及改進交易策略的方法。
- 自我覺察的投資者:這本書強調了自我覺察的重要性,即了解自己的心理狀態如何影響投資決策。如果你希望更深入地瞭解自己的心理過程並改善交易結果,本書將提供有價值的指導。
無論你是新手還是有經驗的投資者,如果你有興趣提升交易心理素質並達到更穩健的獲利,這本書都值得一讀。它將幫助你瞭解交易心理學的關鍵原則,並提供實用的建議和策略,以幫助你在投資中取得更好的結果。
畫個小重點
投資者應該學會根據自己的生活方式來進行交易,並且不讓心理上的困擾影響到交易表現;過度急於獲利可能會導致虧損,而了解自己的心理狀態則能夠避免過度交易或者無謂的損失。
心理彈性是一個重要的優勢,雖然很多投資者羨慕大戶和機構的資金優勢,但真正讓他們取得成功的是心理上的彈性,這讓他們能夠更理性地做出決策。而這種心理彈性並不只有大戶才能擁有,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學習來提升自己的心理彈性和風險承受能力。
在投資中克服焦慮和恐懼是非常重要的,但往往被忽視。作者有豐富的心理學背景和交易實務經驗,能夠幫助投資者探索交易心理,透過他在書中的分享,投資者可以學習如何培養強大而有彈性的心理,找到平衡投資和生活的方式,改善可能導致虧損的心理陋習,並使獲利更加穩健。
作者開場白摘要
交易,是一條認識自己的路
知名交易導師蓋瑞.戴頓在他的書《心理學博士的深度交易課》中談到了交易與投資的三個最重要的技能,分別是技術分析、交易心理和資金與風險管理。許多交易者和投資人都專注於追求技術分析的優勢,但很少研究資金與風險管理以及交易心理,這是一個可惜的情況。
當投資人和交易者因為資金與風險管理、交易心理能力不足而遭遇交易失敗,卻不自知時,他們可能會試圖追求更強大的技術分析能力,但結果卻陷入同樣的失敗循環,直到某一天他們有所醒悟。交易心理涵蓋了交易者在決策時的心理素質、分析市場交易行為的能力,以及遭遇交易挫折時的自我調適與復原力。交易心理就像氧氣一樣,是投資人和交易者必需的東西,但由於它無形,很多人對其知之甚少。
以前自己渴望從投資與交易中致富的動機是為了超越父親,並降低自己的財務不安全感。但回顧了父親在投資方面的失敗,及對錢的態度對自己所產生的影響,並逐漸意識到自己的交易心理脈絡與成長背景之間的關聯。
精選段落摘要
家庭的傷,會影響你用錢的心
曾經在旅遊時遇到一個小女孩被父親斥責不給她買泡泡棒的場景,因而回憶起自己父親在物質經濟效益和子女需求之間做選擇時的行為。這種家庭背景中的金錢焦慮傳遞給了他,並埋下了「賺很多錢,才能過好生活」的非理性信念。
這種信念導致了自己在投資和交易方面的失衡,只關注賺錢的目標,而忽視了風險和其他重要的技能和意義。在交易中存在著「隧道視野」的現象,即只關注達到目標而忽略其他重要因素;這種隧道視野來自於財務不安全感的家庭背景,使得人們在做決定時冒著巨大風險,最終陷入和前一代相似的困境。
在交易中也曾經歷了由於貪婪而過度槓桿而造成的損失,才發現家庭的金錢傷口對他的交易產生了如此大的影響。家庭的傷害通常會對交易產生重要的影響,例如一些人想通過賺錢來彌補家人的負面情感,另一些人希望通過交易成功來證明自己,還有些人想透過投資改變命運。
建議花時間釐清家庭傷害如何影響自己的交易和理財,以便提前預防重大錯誤和損失。童年時期的負面經驗可能會干擾決策並影響情緒波動,但成年後,我們有能力決定自己的生活方式,並阻止過去的傷害繼續影響財務心理和交易心理。
虧損是必要之惡
過度要求高勝率的現象與心理損失趨避有關,心理上對於損失的負面感受比獲利的正向感受多2到2.5倍。由於對虧損產生的非理性反應,許多人追求高勝率(70-80%以上),但這可能使交易失去彈性並增加無謂的成本,降低整體獲利。以下三個建議可以用來處理害怕虧損的情況:
一、改變交易方法,追求心理舒適的高勝率,犧牲賺賠比,例如降低賺賠比以換取更高的勝率,提前出清獲利等;這方法可以使心理舒適,但可能增加交易成本並打亂交易策略。
二、調整交易心理期待與認知,符合理性操作,著重在理性操作,排除非理性的想法,如追求完美交易、每次結算獲利等。需辨識童年經驗、工作和生活的困擾,以及對未來的恐懼如何影響對虧損的認知。
三、設定損失上限,界定風險範圍,著重在資金管理、虧損控制和風險控管,將獲利視為次要考量。例如設定每天能夠虧損的上限,掌握最大虧損,以獲得交易的穩定心理和基本的投資控制感。
這些方法可以幫助人們調整對虧損的反應,改善交易心理,並獲得更穩定的投資體驗。
能賺多少錢,是市場決定的
交易中的獲利問題實際上是由市場決定的,而非交易者能夠控制。選擇(風險)和資金大小是影響損益的因素,從風險的角度來看,提高勝率、降低賺賠比可以增加損益的波動性;然而,這只是損益波動結構的改變,並未實質增加獲利。至於資金的部分,增加投入的金額可以使獲利增加,但最終交易的獲利還是要看市場波動是否符合交易假設,並且需要考量交易假設、交易執行力和市場波動的綜合結果。
心理穩定度是一種聖杯般的存在,當心理穩定度高時,交易中的雜訊不會影響情緒調節和交易執行力,減少造成虧損的決策,良好的風險意識和投資計劃也能提升交易心理的穩定性。交易的本質並不複雜,困難在於「無法接受簡單的事實」和「無法做到簡單的行動」,關鍵在於理解交易結果僅是「賺該賺的錢,賠該賠的錢」。
關於作者
李哲緯(鮪爸)
兼職交易者兼心理學研究者,他在高中畢業後開始學習投資理財,並進入心理學系就讀;然而在22歲畢業時,他遭遇到巨額損失,虧損超過百萬。儘管如此,他逐漸從這次打擊中恢復並重新站起來,對交易者和投資人所經歷的困境有著深刻體悟。他認為「交易與生活一體兩面」,個人在生活中的心理狀態和特質同樣會影響到交易的表現。
在他的經歷中,他曾擔任空軍輔導長和心輔官長達5年,輔導過超過100位個案,演講和授課的次數也超過100場。為了深入研究投資心理學和心理輔導領域,並有更多時間進行交易和研究交易心理學,他毅然選擇提前退伍以公費賠償的方式,希望成為一位更專業的心理專業人士。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