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本書
書名:相信自己,才是完整的你:覺察自我的27個練習
作者:高瑞希 (奶媽Naima)
出版日期:2023/06/01
誰適合閱讀這本書?
適合那些正在尋找自我、渴望自我成長和改變的人閱讀:
- 迷失自我的人:對於那些感到迷失、不確定自己身份或缺乏自信的人來說,本書可以提供啟發和指導,幫助他們重新建立自我。
- 想要挖掘內在潛能的人:本書著重於面對自己的黑暗面並通過創造力來療癒傷痛,因此對於那些希望發掘自己的潛力並改變自己的人來說,本書提供有價值的洞察和方法。
- 尋求自我肯定和自信的人:對於那些對自己的價值感到懷疑,需要建立自信和自我肯定的人來說,本書提供了一個關於如何從內心深處建立自信的觀點。
- 希望改變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的人:本書強調改變觀念和行為方式,幫助讀者以更積極和健康的方式看待世界和自己。對於那些希望改變生活方式、建立更有意義和豐富的生活的人來說,本書會提供一些有用的指導。
無論是哪一類讀者,如果他們對於個人成長和自我探索有興趣,並且願意接受作者的觀點和經驗分享,本書都可能對他們有所幫助。
畫個小重點
作者曾是個迷失自我的人,但透過書寫來重新建構自我。《相信自己,才是完整的你》便是她的自我實驗,書中記錄了她挖掘自己的黑暗面,面對它並改變自己的過程,從而圓滿自己。強調不論過去犯過多少錯誤或遭遇多少挫折,重點是要「看見自己」,而不是太在意他人的想法。在衝撞和反省的過程中,她逐漸建立了充滿生命力的自我價值,並開始相信自己和他人。她也鼓勵讀者找到一個努力的目標,堅持下去,並強調真正的自信必須來自內心。
作者在書中也提到了幾個關鍵觀念,包括自信問題的源頭是缺乏自信、自我是最好的衣著、創造力是挖掘自我和療癒傷痛的解藥、相信自己已經被愛、以及從微小處開始變好,強調我們應該用適合自己的角度看待世界,理解自己和他人的關係,從而在內心發展出一種健康的心態。
作者開場白摘要
不討厭自己,才能勇於看向黑暗
在開始寫這本書的時候,筆觸和觀點帶有一些強烈的批判性質,但在重新閱讀之後,覺得這部分內容有些彆扭,不太喜歡這樣銳利的文風。然而把整本書都看完後,意識到前半部分和後半部分的風格差異很大,並且明白這本書的存在意義在於記錄一年半以來的成長和改變。「自我」不僅僅是從錯誤和生活中反思和調整,還包括不斷向內探索和思辨的過程,這樣的過程會伴隨著質變。因此決定保留前年底的自己,並把這本書當作記錄成長過程以及文筆和敘事風格變化的紀錄。無論文筆如何變化,核心不變,寫作的目的始終是為了更了解自己。
過去校園演講中經常談到「好奇心」,多數人對於了解別人的好奇心背後更多是為了追求安全感和保護自己;然而當好奇心被分成「你/我」的二元觀念,就容易帶有評價意味和上下對比,因此大家應該勇敢地將自己剝開,去了解別人,並對他人擁有慈悲心。自己的好奇心和這本書更多地是面對人的妄念和暗黑,像手術刀一樣切開心臟,迫使看到自己的貪婪、軟弱和執著,卻也快樂地經歷這個過程,因為當自己用好奇心的態度面對負面思維時,能夠看到憤怒、自卑和壓力都是自己的一部分,但不再討厭自己。
希望讀者在閱讀本書之前能夠保持一種開放的視野,認識到所有感受到的情緒都是中性的。貪心、自欺欺人、實力不足等負面描述,其本質都是中性的,只有當你將其視為「不好的」時,它們才會被你視為惡魔。然而這些描述其實是幫助你看清楚自己的契機,去探索這些感覺,以一種有趣的、不自我貶低的態度面對它們,這樣的態度會讓你內心不容易貶低自己,甚至會讓你對自己的負面情緒感到好玩有趣。
關於「容貌焦慮」這個主題,自己過去常常對美容整形有興趣,並自嘲自己是懶惰又追求快速的人;對於這一點,不需要自我批評,應視之為一種「自我發現」,意識到自己的底層信念有問題,需要進行調整。這樣的缺點是中性的,只是反映出內在信念有偏差,可以選擇調整,也可以選擇不調整,但至少選擇看見它,不逃避。當用好奇心的態度面對自己的負面思維時,就會明白憤怒、自卑和壓力都是自己產生的,但卻因此不再討厭自己。
書名《相信自己,才是完整的你》,便是強調相信是非常重要的,要相信自己犯過的錯、愛過的渣男渣女、經歷的挫敗,這些都不會影響你內在純粹的本質;重要的是從內部看見自己,而不是一直關注他人在做什麼。一旦你完全意識到這一點,接下來的選擇就是你的了。你可以選擇脫離靈魂故鄉,順從主流限制自己,或者你可以選擇成為一個自由自在、與靈魂完美對接的人。重要的是保持清醒的覺知,不論你做出怎樣的選擇,都沒有所謂的對錯。
不要再討厭自己。只有當你不討厭自己時,你才能夠勇敢地面對黑暗,並且明白那只不過是太陽的背影。
精選段落摘要
如何認識自我?你必須有意識去「模仿」
探索自我是一個宏大的命題,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來明白自己的一生中發生了什麼事情,以及為什麼走到了今天。一些人會將自我與本位主義混淆,以為「做自己」就是說真話,無節制地在網路上發表言論或評價他人,但他們忽略了自己不是神仙,自己所講的真話不一定等於當事者的真相。有些人誤解「做自己」是大聲宣揚自己的言論,但他們往往缺乏令人印象深刻的個人風格,即使在批評他人時也缺乏優秀的結構和邏輯,並且批評他人並不等同於展現自我,傷害他人更不等於風格。
一旦人們早期認識到自己是誰,並活出自己的原廠設定,他們將對自己和他人產生重要的貢獻,甚至能夠鼓勵他人。自我展現的形式有許多種,不僅僅是直言不諱的一種方式,還有其他各種個性和風格。可以透過兩個觀點來發現自我:實踐層面和心態層面。在實踐層面,包括模仿和篩選,即透過模仿他人並篩選出適合自己的部分;在心態層面,則是透過反思來了解自己的本質。
▍透過模仿,挖掘自我
莊子的「塊然獨以其形立」和「獨與天地精神往來」這兩句話 ,個人解讀為:只有當一個人了解自己是誰,才能在嘈雜的外在世界中自在自得,不容易受他人影響。這是一個人愛自己並接納自己的前提,因為他們理解萬物的多變和每個人的不同,從而真正尊重他人並願意接納自己和周遭事物的不同,這是一個人靈魂真正獲得自由並了解自我的時刻。然而要達到這樣的內在境界,必須先完成一個前提,即從與他人的碰撞中認識自己。透過與他人的衝突,像談戀愛一樣,雙方更加了解彼此和自己,然後選擇是否繼續相處或者釋放對方自由。
在這個過程中,建立個人風格和自我是需要他人幫助的,而模仿是一個發現自我重要的敲門磚。人類天生具有模仿的心理和習慣,這是人類最原始的學習方式,許多大師的風格和自我都是通過模仿來的。例如林奕含和莫言的例子,他們的作品在早期都是模仿張愛玲和魯迅的風格,但他們同時也意識到自己與這些大師的差距。這說明模仿是重要的,但別人的風格和自我很難真正被模仿,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和手法。因此在模仿中,重要的是保持一種意識,同時模仿大師的同時,逐漸發現自己的本質,最終成為一位能吸引他人模仿的大師。這需要反思和篩選的過程。
▍勇於嘗試,不適合的就刪除
李小龍作為武學大師,創造了自己的拳擊體系「截拳道」,他的創作過程是從模仿和學習其他武術開始,然後逐漸發展出自己獨特的風格和拳術。他的理念是根據自身經驗進行探索,吸收有用的知識,拒絕無用的,並加入自己獨有的東西。
自己在學生時期喜歡模仿小S的說話方式,但後來發現自己在模仿過程中感到不順暢和不舒服,這是因為試圖模仿不適合自己的特質;根據李小龍的理念,這些不適合自己的招數應該被剔除。在模仿過程中,人們會遇到適應和不適應的情況,但重要的是要意識到自己的感受,放棄不舒服的部分,保留舒服的部分。
此外,人們不僅可以模仿一個人,還可以模仿多個人;通過模仿不同的人,從中篩選適合自己的特質,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和氣場。模仿是建立自我基礎的重要功夫,而與他人相處則是了解自己的一種方式;關鍵是要不斷反思和篩選,只保留適合自己的部分。
在模仿、反思和篩選的旅程中,人們會逐漸展現出自己獨特的風格和自我;這樣的自我不僅是口頭上的宣稱,而是別人看待你的樣子。因此不要害怕模仿他人,也不要害怕與他人相處,因為這是建立自我的基礎,並理解自己的一種方式。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