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本書

書名:人類死亡史:從瘟疫到失智症

作者:安德魯.鐸義格

出版日期:2023/04/25

想更了解這本書?請點我

 

誰適合閱讀這本書?

適合對於人類歷史、社會科學、醫療史、生命科學等領域有興趣的讀者。此外,對於想進一步了解人類死因、壽命增長背後的驅動力、現代健康風險等議題的讀者也非常適合閱讀本書。

 

畫個小重點

本書以人類死因的變遷為主軸,從舊石器時代追溯至現代社會,深入探討人類壽命增長的重要驅動力,包括科技進步、國家治理技術、社會規範、生活型態、糧產效能等方面。疾病絕跡與平均壽命增長並非全然受益於醫學和藥物發展,政府組織的完善,以及社會環境與生活方式的改變,才是減少危險因子的關鍵。然而,現代生活方式也催生了新的健康殺手,如肺癌、心臟病、糖尿病等。

本書也探討了不同社會環境、政權體制所帶來的死亡風險,包括開發中國家的疫苗、藥物、乾淨水源不易取得,極權政府造成的飢荒等;最後,以研究失智症的學術背景,討論了未來基因醫學發展的可能性及其對人類遺傳疾病的潛力。本書深度且兼具科學與人文洞見,以醫療史視角寫作,值得一讀。

 

精選段落摘要

人類的預期壽命在過去大約只有30歲左右,直到大約250年前,歐洲和北美洲的預期壽命才開始延長,如今全球預期壽命已達72歲,是有史以來最長的。過去,傳染病是人類最大的殺手,其中包括瘟疫、天花、傷寒、霍亂和瘧疾等,讓數億人喪命。然而,在過去的大部分時間裡,人類生活方式是以狩獵和採集為主,傳染病不是什麼大問題。

狩獵採集者飲食多為蔬果、堅果和根莖,不吃乳製品、加工油脂、鹽、酒或咖啡因,糖份來自水果或蜂蜜。他們活動力十足、身強體健,身高與現代人相當,但嬰兒死亡率高,死因包括跌倒、骨折、動物咬傷以及細菌感染。過去狩獵採集者的社會結構通常為大家庭,財產共有,沒有領導人,但是現今世界上只有少數地方仍堅持此生活方式。

探討現今狩獵採集者的生活方式,有助於了解過去人類的生活方式和死亡原因,而研究舊石器時代的骨骸和考古遺址,則有助於釐清狩獵採集者過去健康的程度,以及他們如何死亡。

人類在大約一萬年前開始農耕, 人們不再是以狩獵、採集維生,而是選擇種植數量有限的作物,如小麥、大麥、玉米、稻米、粟米等,並且捕捉、圈養、保護動物來供食用、製衣和代步。農人會留下最好的種籽再行播種,這經過幾千年的精挑細選,農耕植物可能和原始的野生近親看起來大不相同。農耕帶來每一平方英里的食物產量大幅提升,容許人口密度跟著平行上升。

但農耕也是勞苦的活計,每天需要花費更長時間做活,而且需要防範野草、囓齒動物、真菌、昆蟲等。農耕生活影響了人們的健康,人們的體型變得比較矮小,骨骼和牙齒洩露出營養方面出問題,特別是貧血,因為他們吃的穀物缺乏合成鐵質所需的脂肪酸。人們的飲食以碳水化合物為主,缺乏蛋白質和維生素,且容易出現營養不良所導致的新疾病,如糙皮病、腳氣病、加西卡病等,也可能導致男性和女性喪失生殖力。

人類在農耕時代所面臨的問題不僅僅是營養不良,還有大量新疾病的威脅。在過去一萬年中,多數傳染病源自於動物體內的微生物,而人類和動物的近距離生活增加了感染風險。古代城市經常遭受疾病襲擊,防範方法只有避開病人和他們的用具,最初接觸新疾病的人,身體沒有自然抵抗力,整個城市可能因此覆滅;人口規模夠大時,新疾病可能會演變成傳染力強的兒童疾病,對未曾接觸該疾病的族群造成威脅。

在新石器時代,新疾病的出現一再消滅聚落,導致人口增長停滯,而轉變為以農耕為基礎的城邦對人類健康產生了無以倫比的影響。雖然農耕帶來的糧食增加、人口增長和社會經濟群體有利有弊,但大量人口只能依賴農耕維持生計,也使得疾病更容易傳播。這對健康的影響無法估量,但城市內的科學家、醫生、工程師和政客卻透過技術進步,改善人們的生活標準,讓人類找回了健康。然而,這一切都是經過長時間和耗費艱苦努力才得到的。

* * *

鼠疫是人類傳染病中最可怕的疾病之一,其致命性和傳染力非常強,兩次最嚴重的鼠疫疫情分別發生在西元6世紀和14世紀,對當時的社會和歷史造成深遠的影響。雖然鼠疫微生物的DNA定序不同,但是它們的症狀和致命性大致相同,兩者都殺死了肆虐地區的1/3人口,鼠疫大流行如何對歷史產生深刻影響,效果延續至今。科學家研究顯示,人類與鼠疫的關係可以回溯到查士丁尼大帝之前,這種病成千上萬年來毀滅了諸多文明。

在西元527年,東羅馬帝國的查士丁尼大帝統治著歐洲、土耳其、敘利亞、埃及等地,他的夢想是重新征服羅馬帝國失去的那一半,收復地中海岸所有的疆土,回歸他所領導的天主教廷。然而,當時出現了一種致命新疾病,即查士丁尼大瘟疫,短短4個月內,君士坦丁堡的人口可能銳減四成,查士丁尼自己也罹患鼠疫。雖然鼠疫肆虐整個歐洲和亞洲,但後世所掌握的最佳記錄出自君士坦丁堡的作家筆下,因此這場疫病才稱為查士丁尼大瘟疫,估計這場疫病共有5千萬人罹難,也就是歐洲人口死了一半。

查士丁尼大瘟疫對羅馬帝國產生的長期影響,包括人口大幅減少、農莊荒廢、飢荒、物價飛漲、稅收減少等問題,導致帝國軍隊規模縮小、戰爭失利,最終使得義大利北方落入倫巴第人手中。如果不是瘟疫導致人口減少,可能不會出現伊斯蘭教的興起和阿拉伯人的征服,但同時也強調不能將阿拉伯人的征服只歸因於瘟疫的影響。而後,鼠疫在歐洲消失600年後再次出現,以「黑死病」的形式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 * *

鼠疫是一種致命的疾病,包括腺鼠疫、肺炎性鼠疫和敗血性鼠疫,傳染源是鼠疫桿菌,寄生在小型囓齒動物身上,而人類可能通過被感染鼠疫的跳蚤叮咬、皮膚接觸感染鼠疫的動物或吸入染病動物或人類咳嗽時散布在空氣中的飛沫而感染。

其中最常見的是腺鼠疫,患者會出現嚴重頭痛、發燒和身體倦怠,並在短時間內變得虛弱到無法起床,身體各處也會出現疼痛和噁心感,且患處也會開始腫脹和疼痛,然後變成黑色並可能流出惡臭的膿血,病人的整個身體都會出現內出血,並且肺部也可能出現出血,皮膚上也會出現黑色癤子和斑點。鼠疫致死率極高,即使接受現代醫療和抗生素,致死率仍然達到10%,如果沒有就醫,死亡率更高達80%。

想買這本書?請點我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書僮 的頭像
    小書僮

    小書僮的品書齋

    小書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