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書摘|60/40溝通法則:全方位口才高手的聽說與對話技巧

關於這本書

書名:60/40溝通法則:全方位口才高手的聽說與對話技巧
作者:王時成
出版日期:2023/11/21

 

誰適合閱讀這本書?

適合廣泛的讀者群,尤其對於那些希望提升人際溝通技巧、擴展影響力、加強自我表達能力的人來說,將是一本極具價值的讀物。

  • 職業人士: 對於希望在職場中脫穎而出、提升領導力和協商能力的專業人士,本書提供了實用的溝通策略和技巧。
  • 領導者和管理者: 對於企業領導者和管理階層,本書中的內容有助於建立更強大的團隊合作,有效地引導團隊向目標邁進。
  • 學生和學術界人士: 對於希望在學術界、研究領域或公共演講方面取得成功的學生和學者,本書提供了實用的演講技巧和溝通心理學知識。
  • 社交能力培養者: 那些希望提升社交能力、建立更深層次人際關係的人,可以透過本書學到更多關於溝通的智慧。
  • 家庭成員: 對於希望在家庭生活中改善溝通、解決家庭衝突的人,本書提供了有價值的家庭溝通技巧。

 

畫個小重點

為什麼有時候「話總是講不好」?這反映著說與聽之間的距離,而成功的人必須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溝通不僅讓你更有自信、魅力、影響力,更重要的是,它比專業能力更能左右事業的成敗。

在這個社會中,溝通的重要性不可忽視。而「60/40溝通法則」提醒著我們,成功的溝通並非僅僅依賴於言語表達,其中60%是「姿態能量」,40%是「語言能量」。換言之,態度的正確與否將直接影響口才的發揮,同時即使口才不佳,若態度良好,仍能贏得他人的接受。

在追求良好溝通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排除各種溝通障礙,運用社會、語言和認知能力,發揮最強的說服力。馬斯洛的「人類需求金字塔」教導我們從對方的需求出發,避免陷入自以為是的盲點,「斯格托瑪」概念提醒我們應看清自我與對方;而「周哈里窗」則是一個洞察自我和他人的工具。「樹狀圖」、「火箭圖」、紅羊的智慧、以及心理引導溝通技巧等方法,都是成為溝通心理學專家的關鍵。

本書不僅關注個人溝通技巧,還延伸至公眾表達能力的提升,從TED公眾演說到豐田式會議七準則,再到高情商回話、化解衝突策略和非暴力愛的語言等等,全方位提升你的表達能力。溝通的目的在於說服,如何破解藏在言行底下的冰山祕密,以增強說服的三要素:Logos、Ethos、Pathos。

不論是冰山理論還是動機式晤談,本書將引導讀者,在職場、社會和家庭三大領域中,提升單向表達、雙向溝通、說服辯論、衝突協商和談判斡旋的能力。透過閱讀,品味滿滿的溝通心靈雞湯,成為真正的溝通心理學專家。

-->到 誠品線上 找這本書 

 

作者開場白摘要

溝通,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朱志清先生深刻指出:「人情世故,一半是在說話裡。」這句話揭示了溝通對人生的極其重要性。每個人從能夠說話的那一刻開始,幾乎時時刻刻都在與他人進行溝通;然而擅長說話的人並不多,精通溝通技巧的人更是罕見。溝通並非僅僅是將事情說清楚,更是要讓對方心悅誠服,因此深諳人情世故、掌握溝通技巧的人,通常能在生活的各個層面取得成功。

「60/40溝通法則」提醒我們,在影響溝通成敗的因素中,態度佔據了百分之六十的重要比重,而其餘百分之四十則由口才表達技巧和內容組成。溝通的能力直接影響一個人的成功與失敗,包括個人處事、家庭經營、親子關係、職場管理、顧客服務以及社會關係等,對於想要追求成功的人來說,對溝通的重視和對他人影響力的認知至關重要。

儘管每個人都時時刻刻需要進行溝通,但許多人卻認為溝通能力是與生俱來的,事實上,「能說話」與「會說話」、「能溝通」與「會溝通」是截然不同的概念。溝通學,又稱溝通心理學,是一門涉及語言學、心理學、行為學、社會學和談判學等多方面知識的學問;這也意味著,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不僅是一種先天資質,更是一種後天技術的培養。

「60/40溝通法則」進一步提醒我們,態度在溝通中的重要性遠超過口才表達技巧和內容的比重。老子在《道德經》中亦闡述了溝通的智慧,主張溝通應包含善、信、德,即認知能力、社會能力和語言能力的完美結合。

我們應放下對溝通的執著,探索其中的智慧,無論是個人生活還是事業發展,通過深刻理解態度、語言、心理學和社會學等方面的知識,讀者能夠更加靈活地應對各種溝通場景,成為真正的溝通高手。

 

精選段落摘要

溝通的雙向歷程

在日常生活中,溝通是不可或缺的一環,而了解不同型態的溝通者對於建立良好的溝通關係至關重要。傳達與接收是溝通過程中的兩個關鍵階段,其中甲方是表達者,乙方是聆聽者;而在回應與接收階段,則轉換了表達者和聆聽者的角色。這個過程中,溝通受到多種因素的干擾,包括噪音、認知落差、心理抗拒、語言誤解等,這些因素可能影響著訊息的正確傳遞。

不同的溝通者型態造成不同的效果,亞歷山卓(Hunsaker and Alessandra, 1980)提出了四種主要的型態。善於表達型的人擅長自我表達,但可能話題廣泛;而溫文爾雅型的人則言簡意賅,但溝通節奏較慢;冷靜分析型的人具有邏輯思維能力,但有時缺乏趣味;而努力不懈型的人默默付出,但在溝通時可能較為沉默。

對於吞吞吐吐型的人,他們可能因為客氣、膽識不足或缺乏主見而不敢直說,在與這類型的人溝通時,我們可以使用選擇法或提供具體的回答提綱,以培養他們的回話信心。

溝通障礙是怎麼一回事

在人際溝通的世界中,溝通障礙是普遍存在的挑戰,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面臨著各種形式的溝通困難,而這些困難的程度和型態各異。從幼兒到老年人,無論男女,都可能面對不同形式的溝通障礙,語言病理學家Charles Van Riper在《Speech Correction》中提到,溝通障礙可以簡單地定義為言語無法被他人理解、引起他人注意、或在說話過程中感到不適的情況。

瞭解並克服七種溝通障礙

溝通障礙的多樣性和複雜性,使得人們需要面對各種可能的挑戰,其中包括官能性的障礙(如聽力問題)、環境的障礙(如噪音和干擾)、心理的障礙(如膽識不足或不敢說話)、態度的障礙(如負面的認知)、認知的障礙(如特立獨行、挑戰別人)、關係的障礙(如無法接納他人)、技術的障礙(如表達不完整、聆聽能力不足)等。

克服溝通障礙的心法

在克服溝通障礙的過程中,林清玄先生提出的心法提供了實用的智慧。首先,要認識人生的無常,明白生命的短暫,讓人更能樂觀面對溝通挑戰;其次,要看清生命的痛苦,理解痛苦的存在並尋求溝通中的正面力量;再者,體驗人身的難得,善用當下,珍惜溝通的每一刻。此外,相信因果的真實,明白良善的言行會得到正面回報;要保持超越的心態,不要與對方較勁,而是肯定自己,超越自己。最後,產生平等的心,用平等心態面對溝通,尊重他人的不同觀點。

跨越障礙的實際方法

在實際的溝通過程中,我們可以採取一些方法來跨越障礙,例如當對方未專注於溝通時,用問句拉回對方的注意力;檢視雙方關係,確保關係融洽;考慮對方的立場,用善意的言語提升對方接受度;引導對方產生動機與興趣,使溝通更具效果;顧及對方的需求與利益,以共贏的方式進行溝通;超越各說各話,尋求智慧的方法解決爭端。

-->到 誠品線上 買這本書 

-->到 誠品線上 看作者的更多書籍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書僮 的頭像
    小書僮

    小書僮的品書齋

    小書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